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心得]魚線的盡頭

《魚線的盡頭》是上禮拜通識課「水產養殖與健康」看的影片
還滿喜歡這部紀錄片,所以心得寫得用心,想要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思考影片想要傳達的意念。


《魚線的盡頭》
影片1/4


影片2/4


影片3/4



影片4/4



[心得]
       
        這部改編自Charles Clover同名原著的紀錄片,將世界漁業資源枯竭的事實,血淋淋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看來令人怵目驚心,不禁對平常吃習慣的海產,有了截然不同的思維。

漁獲技術提升,漁獲量卻下降,漁業捕撈能力甚至是實際漁獲的四倍,為何會產生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實?在我看來,是因為在漁獲技術逐漸進步的同時,魚群的數量卻早已不堪長期下來的捕撈而大不如前,也就是說,就算技術提升,但魚群卻在技術還未如當今發達之前,便已近乎消耗殆盡,連給予技術與漁獲量兩者產生最佳成效的機會都沒有。換個角度想,或許「提升漁獲技術」本身就是個錯誤!真是短視近利的人類啊!為何不能擁有古老祖先一樣的智慧,雖然收穫不很多,但卻懂得知足、懂得讓生命永續呢?

荒謬的漁業會議,無視於科學家的痛心疾呼,用協商來決定生態,實際捕撈數量更是令人寒心,種種無理的行為,在在皆為現今海洋生態惡化的罪魁禍首!

美麗的黑鮪魚,在面對人類的無情捕殺,毫無招架之力,已經面臨瀕臨絕種的命運。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電視節目採訪首屆「屏東黑鮪魚祭」,當時政府舉辦競賽,看看哪位漁民可以捕到的黑鮪魚最大最重。看著一尾尾好大的黑鮪魚被吊上漁港,還有主持人、來賓大啖黑鮪魚生魚片、紛紛大讚「喔咿系」的畫面,小時候的我感到相當興奮,夢想有朝一日也可以親身去黑鮪魚祭,親眼看看那些好大好大的黑鮪魚被吊上來並且現場品嘗這樣的美味。

這個節目和「黑鮪魚祭」現在看來諷刺,但也算是開啟我對於黑鮪魚的認識,觀看影片之前,之所以能對黑鮪魚的處境略知一二,當時的經驗便是最初的源頭。為了延續當初的興奮,我持續關注黑鮪魚,尤其是「黑鮪魚祭」,但卻傳來捕到的黑鮪魚一年不如一年的消息,後來也停辦了這個活動。我一方面失望於無法親臨黑鮪魚祭,一方面卻深深難過於黑鮪魚瀕臨絕種的可憐處境,並驚心於蒙上層層陰影的海洋、漁業的未來。

大魚的數量越來越少,從影片中往下掉的曲線以及漁民的經驗口述可以明顯感受,大魚數量的減少,影響的不只是人類口福而已,更嚴重的,正是整體生態所受到的衝擊。對生態鏈稍微有點概念的人就可以輕易明白,上層掠食者消失後,下層的生物就會增加,才造成現在魟、水母、龍蝦大量繁殖出現的情形,可預見的是貪婪的人類將再次捕撈這些生物,然後再下一層的生物會再大量出現,產生骨牌連鎖效應,到最後海洋就會只剩下浮游生物和泥土,幾乎什麼都沒有了。

這難道會是人類想要看到的情景嗎?一小部份的人捕了數百萬噸的魚獲,造成生物瀕臨絕種,是對的嗎?合乎道德嗎?

當然不對,也不合乎道德!以功利主義的角度,道德是追求整體福祉的最大化,但這些人把漁獲捕撈殆盡,沒有顧慮到未來,從長期來看,會使得整體福祉下降,因此當然是不對的。從自由主義的觀點,道德是追求自由,這樣過度捕撈妨礙甚至剝奪了往後人們捕撈的自由,也是不對的。

然而,人類有所反省嗎?弔詭的是,人類似乎對於海洋生物的關心不如陸上生物,知名餐廳明知故犯地在菜單上寫上「這是瀕臨絕種的魚」,餐廳照供應、顧客照吃!這是多麼令人氣憤的事情!

身為一般大眾的你我,該怎麼為海洋盡一份心力呢?

其實,我們的力量無窮,因為我們可以做出選擇,而這些選擇將會對漁業的未來帶來重大影響。選擇不吃大魚而改吃小魚,可以減少大魚的捕撈;選擇吃合格的水產養殖漁獲,可以減少對海洋漁獲的捕撈;選擇支持海洋保護區的設立,可以讓海洋生物得到復育。

讓我們把手上的金錢變成選票,用它來選擇我們想要的改變,選擇我們想要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