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ハーモニー)是日本「早夭的天才」作家伊藤計劃的作品
去年因為劇場版動畫化的消息而注意到伊藤計畫
沒想到閱讀起來是那麼的震撼
故事背景在近未來,一個沒有苦痛的和諧世界
在此引用書末的導讀進一步說明:
「疼痛除了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它的另個抽象價值是確切活著的存在感。一種存在的真實性。若試著把可提示存在感的痛楚,還有各種疾病從人體中移除,甚至擴大範圍:會誘發心理上任何負面情緒,包括不安、憂鬱、焦躁、煩悶、悲傷、失落等這些會蒙蔽人類理智思考的情緒消除,那麼,所謂人類的雛型,以及由這樣所組合而成的社會與世界,又會是什麼樣貌的烏托邦?《和諧》便是以此為出發點,以及現今最岌岌可危的少子化危機所推衍而生。」
我以為已經沒有什麼反烏托邦可以嚇到我了
但《和諧》的內容對我而言實在太新穎,閱讀時幾乎都是瞪大眼睛
一直在挑戰我的觀念和價值觀,非常耗腦細胞
還做了整整三頁A4的筆記,非得及時將那股震撼記下不可
很久沒有像這樣非常想向大家極力推薦、而且是我認為「非、常、好、看」的小說了
為了推廣,我會盡量將這篇心得的爆雷成分減至最低,不涉及太多根本劇情
希望可以引起你進一步閱讀的興趣,而不會讓你失去太多閱讀的樂趣
(不過我還是要說在毫無既定印象之下去閱讀會是最好的體驗)
至於動畫,雖然具象化的成果還不錯,但整體表現還是不如書本精彩
而且重點是一個讓我從困惑進化到傻眼的大改編=口=
所以,同樣的兩小時,還是去看書吧!
(如果你是因為動畫點進這篇文章的,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面有主角霧慧敦圖片那裏,我有針對動畫與小說的差異做一點說明)
如果你還是怕踩雷,現在是最後的防雷警告
看完由月山習大人帶來的Harmony演出,就可以關掉視窗去找書了XD
(此Harmony非彼Harmony,但拜宮野真守之賜,我現在一聽到Harmony都會想到月山了,想甩也甩不掉)
*********************************
《和諧》的劇情算是有點推理性質,跟著主角霧慧敦挖掘真相
時間是非線性的,回憶與現在交錯
有很多<etml>格式的標籤,但說出這樣寫作的原因就爆出最大雷了,所以先保留,我只能無限佩服作者的這份巧思
除了懸疑的推理過程,最精彩的還是世界觀設定以及事件/世界的真相
它讓我覺得價值觀受到挑戰
以及為自己此刻仍能感到煩惱感到幸福
[價值觀被挑戰]
誠如上述,《和諧》的背景設定,一方面來自沒有苦痛的世界設想,一方面則也可與少子女化危機有關
先談談後者,亦即與少子女化危機的關聯
和諧世界的誕生是因為之前的大災禍(書中提及此詞時都會加底線),世界性的混亂讓人口大量減少,倖存的人們為了繼續生存,而建立起以「生府」(作者新創的詞,為全球性的醫療共識共同體)為統治單位的社會,並從資本主義消費社會轉型為醫療福利社會,以關心全員身體健康為第一要務
具有「資源意識」並提倡「生命主義」,視「小孩」為珍貴的資產,身體屬於公共物,生命是眾人共有之物
對應到現在的少子女化,它之所以被視為「危機」,不也是因為這種「資源意識」嗎?
關於前者,這樣一個沒有苦痛的構想,一直在挑戰我的價值觀
挑戰我的什麼價值觀?
我一直相信的健康、友愛等價值
追求健康有什麼不好?建立人人互相友愛的社會有什麼不對?
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價值,為何在書中卻是被挑戰的一方?
因為,一旦過度,就成了壓迫
或者,這種友愛、溫柔、關懷,並不是發自內心,才令人窒息
因為追求人人皆身心靈穩定健康,所以不能出現任何具一絲傷害可能性的刺激
包括菸、酒,還有過於刺激的食物,甚至連咖啡因也快被逼至絕境
所有人的資訊全部公開,從此再也不必害怕「陌生人」帶給你的不安全感,「隱私」只剩下猥瑣方面的意涵
不能特別,不能特立獨行
不能自私,不能擁有自我
於是,造就了放眼望去都是一樣的風景
寫到此,讓我想起了影響我很深的動畫《Psycho Pass》
為了使心靈指數維持清澈,所以不能有太刺激的事物,人人安分守己、沒有過多自我、聽命西比拉的社會,並和《和諧》一樣,也是因應混亂的局勢而誕生
但《和諧》比《Psycho Pass》更進一步,因為它並不是靠著排除潛在犯而誕生的世界,而是「人人」皆擁有良好心靈指數的世界
或許凡事物極必反吧
過與不及都是不好
然而中庸之道卻是如此艱難
[為自己此刻仍能感到煩惱感到幸福]
《和諧》中,人們成年時會在體內安裝WatchMe,並有「生活設計師」來幫助設計生活
只要有任何病痛,WatchMe都會偵測到,並交由「藥物精緻系統」給予藥物治療
也就是說,人類將管理身體的工作「外包」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和諧》中的人類所需要做的選擇大幅減少
但,依然保有「做選擇」的意志
藉由意志爭取被選上的過程,叫內心糾葛或選擇
意識等於現實,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現實,到頭來,只是被限定在意識內
「雙曲貼現」是人類意志在做選擇時常會發生的情況,亦即對眼前的利益/恐懼/一切事物過度評價。例如,現在給你一萬元,還是要一個禮拜後給你兩萬元?多數人會選擇前者
甚至,當人對死有極高的價值評價,足以在時間軸上現在的這個點選擇死亡,遠勝過對生存的執著,此時人就會選擇死亡
對科學家來說,掌控意志是很吸引人的研究
《和諧》的世界之所以會被撼動,就是因為掌控意志的技術和機制出現了
而且它竟然就安裝在每一個人的WatchMe之中
這項技術和系統,稱為「和諧程式」,它能對人腦設定一個經過調和的意志,使人不再出現「雙曲貼現」的情況,理性主義從此不再只是假設
但「和諧程式」有嚴重副作用:當所有選擇都不會有內心糾葛,一切行動都處在清楚明瞭的狀態
→→「我」此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意識會就此消滅
用會議的比喻來看,當參加會議的人全都持相同意見,就沒有舉行會議的必要→→也就是沒有意識
清楚明瞭該怎麼做→→不需要做判斷→→再也不需要用來做決定的意志;不需要意識
讀到這裡真是受到很大的衝擊
一如文章副標,我讀《和諧》最大的感想,就是:
此刻我為了自己還能煩惱感到幸福,因為那代表我還具有意志
「我」是存在的
然而,將人類的靈魂和意識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這樣的根據何在?
書中伊藤計畫在訪談時指出,人類所擁有的情感或思考這類的東西,就只是生物進化的產物
是否,真如書中所寫,完美的人類,不(該)具有意識?正如核心人物御冷彌迦所言,只要系統夠成熟,就不需要有意識來下決策。對於凡事都外包的我們,又需要什麼意志呢?問題反而是被要求要有意志的痛苦,以及為了健康和共同體而須有自律的意志這種痛苦
所以為了人類進一步的進化,就是消滅意識
邏輯上好像說得通,但我卻依然感到毛骨悚然
聯想起了經典作品《攻殼機動隊》
到底怎麼樣才算是「人」呢?怎麼樣才算是「活著」呢?
當全身義體化,只剩靈魂,像素子,她算不算人?
當魁儡師從數據中誕生出類似「意識」的東西,我們能說這是一個生命的誕生嗎?
我們一般都認為把靈魂上傳到電子海中的素子還「活著」,因為仍有意識
那麼沒有意識(或我們感覺不到,或該人無法傳遞出意識)的植物人呢?
是時候該來讀讀存在主義了
就我目前的認知,有意識就是活著的證據
每天醒來、有意識,就是我判斷自己還「活著」的依據
那天我失去了意識,不管我是什麼狀態,請不要再掙扎要讓我「活著」了
[關於動畫及對它的一些murmur]
動畫最好的部分就是具象化的成果還不錯,如擴增實境、擴增實境會議、HeardPhone、粉紅色的建築、六片主翼的飛機PassengerBird,也有<etml>,但可惜沒有說明用途
單看動畫而不與書比較的話,是還不錯的作品,只是資訊量有點大而已,畢竟原作設定龐大啊
另外看得出來運用了大量的CGI,稍嫌生硬,不過對這部文字量龐大、少動作畫面的作品而言,倒也不會有太多違和
和書中的差異,其中有些可能是翻譯上的失準,試舉如下:
1. WatchMe 並非一出生就裝上成人時再啟動,而是成人時才裝上
2. 「意識就此消滅」不是諾亞達告知的,而是敦自己推論出來的
3. 艾婷被問到「次世代人類行動特性技術工作小組」時的沉默沒有被表現出來,但這個沉默是讓敦知道艾婷與這個小組有關的關鍵
4. 雖然有提到咖啡因,但沒有提到對敦影響甚深的某次在討論咖啡因的生府倫理會議
5. 大災禍沒有被正面證實與伊藤計劃的成名作《虐殺器官》直接關聯,儘管一般都是這麼認為,所以影片的註解不甚精確
6. 不能用各「國」生府這個詞,應該要用各「個」生府,因為生府並不在國家之下
7. 沒有敦與彌迦相遇的情節,有提到但沒有畫面,不然我原本還期待看那個「具有替孩子著想的智能、彎曲柔軟的攀爬架」怎麼接住孩子的XD
改編無妨,但最讓我不解的是為何要改編成百合?!
(這也是為什麼上面的圖片不選電影海報而選了新版書封面、只有霧慧敦的原因)
到底是因為我不夠靈敏、沒有嗅到書中的百合味,還是因為製作方想吃這方面的市場?
相反地,霧慧敦在最後邂逅了一位和她相似的男性烏維,這才讓我第一次感到書中出現了曖昧元素
烏維雖然短暫出現,但令我印象深刻,畢竟終於可以證明像霧慧敦這樣依然想方設法活得稍微自在的不是只有她一人,卻因為百合這個改編,所以在動畫中被減到只剩兩秒的可有可無過場角色
最重要的是,最後霧慧敦採取行動的理由完全歪掉了RRR
這才是讓我看到最後傻眼的原因
雖然對動畫本身的邏輯是解釋得通,但看過書之後就會知道這個改編把格局做小了,因為太多著墨於百合線,對於最精彩的世界觀架構就少了很多描繪
[總之]
《和諧》帶給我很大的衝擊、震撼,耗了很多腦細胞,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閱讀樂趣
可惜天妒英才,無緣再見到伊藤計劃為世界帶來更多精彩作品,深深惋惜
動畫可看可不看,同樣的兩小時投注在書本上的價值更高
總之,極力推薦伊藤計畫小說《和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